1、10年期中美利差倒挂至74个基点,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压力不言而喻,人民币对美元一度冲到7.0254。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破7”,立刻引起了全市场的关注。今年以来(截至9月16日,下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了9.88%,但相对于其他币种,人民币的表现已算比较稳健。
2、从横向与其他币种同期比较而言,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今年来仅小幅下跌 2.8%,这背后的原因是人民币相对于其他主流货币均出现明显的升值,年初以来,人民币对欧元升值 3.1%、人民币对英镑升值 6.2%、人民币对日元升值 12.6%。从一篮子汇率角度来看,整体上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较年初仍处于升值状态,反映出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指数并不弱。这说明人民币走弱只是相对于美元而言。
3、在杰克逊霍尔召开的央行行长会议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鹰派表态意味着美联储将继续实施激进的加息缩表政策。此后,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再度走高,到9月16日,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攀升至3.44%。华尔街预测,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将在年底前升至3.75%,并将于2023年达到4.0%的峰值。今年以来,美元指数上涨了14.65%。
4、美国就业市场依然强劲,美国8月新增非农就业31.5万人,高于预期值30万人,失业率3.7%,创今年2月以来新高;劳动参与率62.4%,为疫情以来最高。失业率自2020年4月份14.7%以来就不断下降,至2022年二季度基本恢复至疫情前的低位,显示出偏强的就业韧性。
5、俄乌冲突带来的国际能源价格不断上涨,美国的通胀压力突增,7月美国CPI同比达到8.5%,在此背景之下,美联储选择了从紧的货币政策,从最初的缩减量宽规模到后来的连续加息,而且加息幅度较大,预计未来还会加快缩表。